突发疫情,这座小城急需关注!
新一轮疫情来势汹汹,热搜上的北京和上海,让无数人揪心。
但一座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小县城,却很少有人关注。
它是四川广安邻水县,甚至连四川人都很少听说过。
一座刚刚脱贫的小县城,被高速发展的社会遥遥甩在身后。
此次,却不得不直面疫情风暴的侵袭。
“短短十余天,新增感染者竟然超过千例。”
当地的年轻人往往外出务工,在风暴之眼苦苦支撑的,大多是妇女、老人和留守儿童。
缺少物资、缺少志愿者、缺少医护人员,现在的邻水县,急切需要你我的关注。
邻水县最先确诊的,是一名出租车司机。
很多人责骂他,误以为他是这波疫情的源头。
事实并非如此,有媒体称:“他载过那个上海回来的人。”
恰恰是这位司机载客后,主动做核酸检测发现异常,才让本次疫情传播浮出水面。
但由于出租车活动范围广,早在之前,病毒已经隐匿传播了一段时间。
有的密接者,还参加了当地的宴席。
感染者迅速飙升,这座常住人口只有70万的小城,陷入一场力不从心的恶战。
缺少防护服,许多志愿者戴着口罩,就急忙冲向一线。
缺少医疗设施,小城医院的千余张床位,三四天就全部耗尽。
纵使条件艰苦,这座小城依旧尽全力,守护着它的人民。
它不傲慢,温情关照老者,不落下任何一个人。
暴雨如瀑,防疫人员依旧踩着泥泞山路,翻山越岭,挨家挨户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。
做核酸的现场,整齐摆放着一个又一个的“移动小板凳”。
让排队等待的老人,不需要辛苦站立。
在那个什么都缺的落后小县城,一位又一位的基层工作人员,全力撑起它的运转。
清晨的冷风中,一位年轻女性在路口做着跳跃运动。
她是交警蒋科,已经披星戴月,通宵执勤12小时。
由于身体被疲惫和寒冷侵蚀,她不得不跳起来取暖解乏。
凌晨三点,负责做核酸的防疫人员,还在坚守岗位,只为了跑赢病毒拦截战。
“早一点做完核酸,大家就早一分安心。”
为了省一件防护服,他们七八个小时不喝水是常事。
没有棉被、休息所,倒在街边、楼梯上便能入睡。
艰难关头,人手不够,每个人拼命扛着,守卫家乡的安宁。
疫情给小城按下暂停键,但隔离期间,爱与希望从未被封锁。
大雨滂沱、城区道路封闭,一位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。
民警小心搀扶着老人,将他送回了家。
封控的小区里,怀孕的邱女士即将生产,她的丈夫向邻水公安的抖音后台求救。
本以为会石沉大海,没想到很快便收到回复:
“我们已经安排警力,随时待命!”
当邱女士羊水破裂,早有准备的警车立即开道护送,将她护送到医院。
如今,邱女士正在医院平安待产。
在种种匮乏之中,这座小城拼尽全力,撑起了防疫的盾牌。
它知道,所做的一切,不是为了什么形式主义,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民。
得知家乡缺志愿者,许多人挺身而出。
一位独臂大哥,瞒着母亲成为志愿者。
当接到母亲的电话时,他轻描淡写地回复,却在挂掉电话后,偷偷抹了把眼泪。
堂堂三尺男儿的泪水里,盛满了对故乡的担忧。
一位还未成年的高中生,主动担任志愿者:
“平均下来一个社区只有8瓶消毒液(小的),雨衣防护服就更紧缺了。
很多志愿者和我一样一次防护服都没穿过……
前几天雨下的时候啥都湿了,看消息要不停地擦屏幕才看得清……风一吹,半个身子都麻了。”
没有人生而英勇,只是为了自己的家乡迎难而上。
他们也是父母心爱的宝贝,明知有感染的风险,却依旧冲在最前,这是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的勇敢和奉献!
不能在一线支援的人们,也深知:
做好配合,就是在为家乡出力。
大雨中做核酸,没有人有怨言,主动隔开两米的距离;
突然被封控,有人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腊肉,分给了邻居;
班里聚集感染,小孩子们背着自己的物品,乖乖前往隔离点。
有入户做核酸的防疫人员,写下自己的感受:
“每家每户都在说‘辛苦感谢’的话,有人问我们吃饭了吗,叫家里拿零食给我们吃。
我想说她们都隔离了出不去买东西,还想着给我们拿东西,那一刻我为我的工作骄傲。”
你永远会为中国人手足相抵的温情感动。
一位母亲在群里发起求助:
自己核酸阳性,需要被隔离,只能留十岁的女儿独自在家,但她又不会做饭。
邻居们承担起给女孩送饭的任务,并安慰和鼓励那位母亲。
艰难时刻,所有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,传递温暖。
奶茶店的老板,无偿赠予一线工作人员奶茶,为他们加油。
运力不够,出租车司机们主动报名志愿者,承担起了转运核酸样本、密接和次密接的任务。
“的哥”吕文明说:
“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社会面清零,医护人员很拼,我们不拼不行。
为了能随叫随到,我吃住都在车上。”
随时待命的出租车司机们
就连小孩子,都在默默忍受着。
“爸爸去邻水抗疫的第四天,小朋友每天都想爸爸。
入睡时,也要用自己的枕头压着爸爸枕头入睡。”
小城生病了,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呐喊着:邻水县,快好起来呀。
一个刚脱贫的小城,直面疫情到底有多难?
生活物资紧缺,没有棉被和行军床,24小时值班的志愿者,只能蜷缩成一团。
物资捉襟见肘,缺少防护服、一次性医用口罩、防护面罩、酒精等防疫必需品,来守护防疫人员的安全。
邻水县人民政府,不得不发布物资告急相关通告。
当地的红字会,也紧急向外求助物资。
向上滑动 查看捐赠详情
网络上,满屏都是邻水县人民的求助信息。
有当地的居民,对防疫人员的心疼和无能为力。
也有漂泊在外的年轻人,焦急祈求大家,救救自己的家乡。
然而那些诚恳的请求,却遭到某些网友的质疑和辱骂:
“有点疫情就让捐款,可真好意思。”
“都2022年了,还有地方缺物资?”
疫情之下,最残忍的是否定和乱泼脏水,最珍贵的是良善和守望互助。
病毒随机扩散,没有人知道下一个被攻占的城市是哪里。
大难面前搭把手,是每个中国人都该有的纯良。
这份如潮水般的暖意,也终将回流到你我身上。
当年,武汉疫情,举国揪心,四方支援。
一辆辆卡车载着驰援物资驶向武汉,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,毅然奔向战场。
汶川贫困县驰援武汉,车上标语:
“汶川感谢您,武汉要雄起”
武汉战疫结束,这份善意仍在流动。
河南暴雨,武汉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伍;
天津、辽宁、河北等地暴发疫情,武汉星夜驰援;
此次上海疫情,武汉送去大批量物资。
一位援沪的工作人员坚定地说:
“上海驰援过武汉,这次我们要把武汉抗疫保供经验带过去。”
本轮疫情爆发,有个别网友担心武汉财政支出,建议取消外地人来武汉的免费隔离政策。
武汉官方回应道:
要有感恩之心,都是手足同胞,不该区别对待。
铭记滴水之恩,是华夏儿女根植于心的义气。
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的温良和凝聚力。
大难面前,从来就是全民族同舟共济,共渡难关。
犹记得汶川地震,满目疮痍,举国皆悲。
山东10位农民,开着一辆平日舍不得用的农用三轮车,日夜兼程赶去救援。
“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才25厘米,不远,走!”
农用三轮车不能走高速,从未出过远门的他们,绕着崎岖山路,开了4天4夜。
2000公里的路,加上走错的路,他们一共走了接近3000公里。
车上有他们凑出来的、要捐给灾区的3000元,还有50箱方便面和38箱矿泉水,他们将这些物资看得比生命还重要。
渴了就喝凉水,饿了就吃煎饼,十人的吃住都挤在小小的车里,不舍得多花一分钱。
好几个人都出现腹泻的症状,但他们依旧不肯吃顿好饭、住次旅店。
当抵达余震连连的汶川,他们徒手展开救援,那拼命的模样,让解放军战士都为之落泪。
他们说:“人这一辈子,谁不碰上个灾祸挫折什么的,能够多救一条人命,总是好的。”
分明是艰难谋生的劳苦人民,却看不得别人吃苦,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善良。
14年后,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,没有人点赞,是一个女生的随手记录。
她跟男友都是四川人,男友毕业于山东大学,现在是一名肝胆外科的实习大夫。
她曾问过男友为什么来山东学医。
男友说,因为汶川地震时,他经历了生死,看过很多白衣天使,所以立志当医生,救死扶伤。
而当时山东人民对家乡的帮扶,让他对这座城市心怀感激。
现在男友出门时,都会带上一卷纱布和胶带,以防路上有人受伤需要帮助。
向上滑动 查看更多
给人星火者,必被回馈以火炬。
一件微小的善事,或许就可以成为一场爱心接力的起点。
别让一座小城,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请听见远方的哭声,那是我们同胞的奋力呼救。
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,是中华民族最崇高的善举,也是我们每个人该践行的诺言。
点亮「在看」,让更多人关注邻水县。
一人力薄,万人力勃。
我们的呼声,也将化成浪花一朵,推动明日的巨澜!
21 / May / 2022
监制:视觉志
编辑:小漫
微博:视觉志
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~